Gaikai與YouTube 育碧多家公司建立合作

云計算遊戲服務供應商Gaikai在近幾個月內獲得了長足發展,近期Gaikai公司已于多家大型公司和網站達成合作關系,其中包括Best Buy, YouTube,以及育碧。
  
看大圖
  在獲得新的合作伙伴后,Gaikai將毫無疑問的增強其在網頁領域內的表現力,并將在更大的使用者群體中曝光其云基礎的遊戲試玩服務。Gaikai曾于今年二月在藝電公司的協助下推出了該服務,而到今年7月,日本知名遊戲公司Capcom也宣布與Gaikai建立合作。
  Gaikai公司首席執行官David Perry在日前接受采訪時表示,他希望2012年旗下服務可以獲得億萬使用者的關注,并強調其服務將能夠驅動網頁使用者流量成長,刺激更多的使用者購買遊戲。
  早在今年7月,Gaikai獲得了3000萬美元融資。風投機構NEA為本輪融資領投,跟投方包括高通、Benchmark Capital、Rustic Canyon和英特爾資本。

Youtube 客戶端 Minitube 1.7 發布

Minitube 是一個案頭的 YouTube 的客戶端,你可以不通過流覽器來觀看 YouTube 網站上的影片。

Youtube創始人陳士駿:永不無聊

陳士駿,1978年出生,Youtube的創辦人之一。
  “你這輩子都不會有錢。”算命先生對幼年的陳士駿說道。
  2006年,Google花費16.5億美元收購影片網站Youtube,作為創始人之一,陳士駿邁入億萬富翁的行列,而一年前,他還在為每月還2萬元的額度卡消費而發愁。
  “全世界的人都有著豐富多彩的經歷,并且他們想要分享。”Youtube另一位創始人、CEO查德。赫利說,這是他創業的動力,于是有了影片內容分享社區Youtube。它的出現完全顛覆了數十年來由專業人士提供電影和電視內容的慣例,全世界數以億計的網民貢獻了海量的網際網路影片內容,也造就了一批草根明星,它甚至已經成為大眾文化的組成部分。《時代》周刊這樣評估草根媒體Youtube和它的使用者:“蘇格蘭哲學家卡萊爾的‘英雄史觀’認為,人類的歷史是英雄的歷史,少數杰出人物決定了時代的進程。2006年,他的理論遭到迎頭痛擊。”被納入Google版圖之后,赫利留守,陳士駿選擇離開。“永不無聊”是陳士駿奉行的準則,他在硅谷開始了又一次、艱苦得多的創業。

[CBS]少年YouTube明星死前講述瀕死經歷 感動全美

18歲的德州少年Ben Breedlove是YouTube上的草根明星,他建立自己的個人電視臺,即興采訪并錄制影片,讓很多網民認識了他。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是嚴重的心臟病患者。他在12月早些時候發布了自己病情的訊息和自己曾經有過的非同尋常的瀕死體驗,接著不到一周之后,在圣誕節當天離開人世。
  他的故事感染著上百萬美國人開始珍愛自己的生命,和重新思考活著的意義。
  附國內報道:
  
布裏德羅佛的經歷引發多國網友的同情,超過1500人出席其悼念儀式
布裏德羅佛的經歷引發多國網友的同情,超過1500人出席其悼念儀式
  中新網12月31日電據“中央社”29日報道,美國德克薩斯州一名青少年布裏德羅佛(Ben Breedlove)傳到網上,描述他本人數次“瀕死”經驗的影片近來爆紅,影片描述了他在心臟數次停止跳動時,發現不同尋常“亮光”的經歷。這名青少年在上載影片后一周,即不幸死于心臟病發作。
  據報道,影片顯示,18歲的布裏德羅佛坐在攝影機前,拿起一張張寫好的卡片,講述自己的生病與瀕死經歷,時而微笑,時而沉思,只有一次后退時,露出接受心律調節器手術后,身體上所留下的疤痕。
  據悉,布裏德羅佛天生患有肥厚性心肌癥,雖然影片中他對自己的病表達了擔心,以及不能“像其它人一樣”運動的失望,但是整體的基調充滿希望。
  其中一張卡片寫道:“頭一次我逃過生死劫,是在 4歲那年。”
  布裏德羅佛12月6日心臟又短暫停止跳動,當時他在自己就讀的奧斯汀(Austin)高中,感覺就要暈厥時,急忙在一張板凳上坐下。
  他昏了過去,當他醒來,發現自己無法說話,也不能動。他只能看著、聽著醫護人員把電擊板放在自己胸口上。
  他聽見醫護人員說,心跳已停止,脈搏也停了。他以“人體"死亡"的瞬間,大腦還會運作一段時間”來作為對瀕死經驗的解釋。
  他寫道:“我真的認為,時候到了。”“接下來發生的事,我分不清是夢還是影像。不過,雖然還沒還原知覺,但我感覺自己置身于一個白色房間裏。四周沒有墻壁,只是無限地延伸…”
  他發現自己最喜歡的饒舌歌手Kid Cudi就站在旁邊,兩人都穿著很棒的套裝。他寫道:“為什麼在我旁邊的只有他一人,我現在還想弄清楚。”
  布裏德羅佛用4張卡片結束了自拍的影片,卡片寫道:“我不想離開那個地方。我希望自己"根本不曾"醒過來。你信不信天使,或者上帝的存在?我信。”
  布裏德羅佛本月25日逝世,他的家人在死亡啟事中表示,這是上帝的禮物。他生前拍攝的影片在網上爆紅,引起全球多國網民的同情,1500人出席了追悼儀式。

YouTube今年播放次數達1萬億

據YouTube官方日前宣布,該網站影片在2011年播放次數累積已達到1萬億次,相當于地球上每一個人都觀賞過140次影片內容。其中,最受歡迎、點擊率最高的影片是歌手瑞貝卡·布萊克(RebeccaBlack)的音樂錄影帶《星期五》。
  YouTube趨勢部主管凱文·阿洛卡(Kevin Allocca)在介紹此情況時表示,今年YouTube影片的播放次數已達到1萬億。緊隨《星期五》位列最受歡迎影片第二、三的是《可憐小狗被主人調戲》(Ultimate Dog Tease)及高人氣說唱組合TheLonely Island聯手邁克爾·伯頓(Michael Bolton)的惡搞單曲《JackSparrow》(海盜船長)。
  最受歡迎YouTube頻道是網路媒體Ma-chinima。
  主流音樂類影片中最受歡迎的是珍妮弗·洛佩茲(Jennifer Lopez)的《OnTheFloor ft Pitbull》。
  此外,最受歡迎政治類影片是美國19歲大學生ZachWahls為同性戀婚姻的辯護演講《Speaks About Family》,而最受矚目的新聞影片是關于日在地震的內容:《Helicopter aerial view video of giant tsunami waves》(直升機鳥瞰巨型海嘯)。
  科學/技術類影片中,最令人矚目的是《i-Phone5Concept Features》(iPhone 5概念特徵)。
  《驚天戰神》(Immortals)則是最受矚目的電影預告片,此外《Mountain Biker gets taken out by Buck》(山地車騎手被羚羊撞飛)位列體育類影片榜首。 (漆D)

羅蘭·芒克:通過YouTube進行的紐約藝術之旅

當羅蘭·芒克(Loren Munk)在2006年開始暗中偷拍紐約畫廊以及美術館的開放日時——他為整個項目取名為“working undercover”——他常常都會受到保全的驅逐,或是被威脅將采用法律手段來打擊這種著作權的侵犯行為。然而從那之后,芒克手中的攝像機便成為了一名受歡迎的“訪客”;此外,他還用詹姆斯·卡姆(James Kalm)這個化名向他的YouTube頻道“the James Kalm Report”及“James Kalm Rough Cut”上載了900多個影片,總點擊量現在已經超過了2億人次。
  現在,那些到處搜尋免費推廣模式的策展人們紛紛邀請芒克前去記錄下他們的展覽。而這一項目的冬粉更是從紐約藝術圈的圈內人士延伸到了西澳大利亞原住民社區Papulankutja的成員。“我們離最近的小鎮還有500英裏的距離,”Papulankutja的一名前藝術老師Anthony Spry說,“但這些影片讓我的學生感覺他們像是身處紐約的藝術中心。”
  在過去5年中,59歲的芒克經常流連于紐約大大小小的藝術機構中。每周總有幾天晚上,芒克會騎上他的山地腳踏車離開他與妻子在布魯克林區3800平方英尺的閣樓前去參觀各種藝術展覽。他拍的影片以看不見的敘述者的沉重呼吸、不平穩的畫面以及有見識但卻不加批判的評論為特色;每一部影片大概10分鐘左右,都是用Canon Elph數碼攝像機拍攝完成的。
  芒克最近剛剛拍完了切爾西Enterprise畫廊的展覽,在影片中他把參展藝術家的創作技巧與后繪畫性抽象派藝術家查克·克勞斯(Chuck Close)進行了一番比較。“但他不僅僅會去切爾西的畫廊,”《新標準》編輯James Panero說。“他還會去那些非常偏僻的地方,并且給予它們同樣的重視程度。我想他的影片總有一天會出現在美國藝術檔案館中。”
  對于芒克來說,發生在畫廊之外的事與發生在畫廊之內的事同等重要。他的影片通常會以街道現場開始,比如一個街頭藝人在大都會博物館旁表演“Stairway to Heaven”等等。“我希望能向觀眾展示藝術可以像他們賴以生存的物品一樣存在于街道上,而不是只能存在于那些被孤立的畫廊,”芒克說。“關于藝術界的報道正在逐漸淡出主流新聞中,因此我嘗試用一種不同的媒介來填補這一空白。”
  芒克在愛達荷州的波卡特洛長大,1979年來到紐約。他參加了紐約藝術學生聯盟,創作了他所謂的新立體主義畫派,并且干起了街頭藝術家這一“第二職業”。1981年,芒克由于在公共場所亂涂亂畫而被逮捕,但這卻意外地成長了他的信心。“這一被逮捕的經歷對我的藝術事業來說非常重要,”他回憶到,表示這個經歷使得他賣光了在紐約以及在法國和巴西的群展中展出的畫作。但到了1989年藝術市場崩潰的時候,芒克在紐約的藝術事業也隨之瓦解。伴隨而來的還有他兩個兒子的誕生(現在分別21和24歲了)。盡管他還能通過歐洲的一些私人經銷商出售作品,但他感到“徹底地與藝術界隔絕了”。
  他的“再投入”開始于2002年。他開始為《Brooklyn Rail》(一本關于藝術與文化的雜志)撰稿,并且使用了James Kalm這個筆名。當被問及他為什麼會選擇另一條職業道路時,芒克說:“在藝術界裏通常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如果一直到45歲你都沒能成為頂尖的藝術家,那麼就沒什麼值得考慮的了。”現在,羅蘭·芒克就是詹姆斯·卡姆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但在當時,使用詹姆斯·卡姆這個名字讓我覺得我開始了一段新生活。”

蘋果獲Photo Booth、Youtube圖示等新專利

臺北時間12月27日訊息,來自國外媒體的訊息,美國專利和商標局(he 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今日公布蘋果獲得的幾項新專利。其中最重要的一項便是蘋果已沿用多年的圖形自拍娛樂工具Photo Booth,這款套用兼容OS X系統以及iOS系統(僅兼容iPad 2)。
蘋果獲Photo Booth、Youtube圖示等新專利

  這款套用允許使用者通過蘋果設備內置的iSight攝像頭來拍攝照片,或者使用者可以使用這款套用的特殊濾鏡來獲得或有趣或奇怪的照片效果。這些濾鏡效果主要包括有:熱感測相機效果(Thermal Camera)、鏡面效果(Mirror)、紅外線(X-Ray),旋轉扭曲(Twirl)以及拉伸(Stretch)等效果。
除此之外,蘋果今天獲得另外兩項設計專利,它們分別是iOS YouTube圖示專利及蘋果品牌的電池充電器。(凱文)

  除此之外,蘋果今天獲得另外兩項設計專利,它們分別是iOS YouTube圖示專利及蘋果品牌的電池充電器。(凱文)